当余良把恋恋不舍的李梦然送回家,再次回到家后,已经夜里9点多了。
    余良躺在床上,刚想熄灯睡觉,忽然好像想起了什么,起身找出返矿时父亲余建国给他的那把抽屉上钥匙,走到客厅西南角一张桌子旁,打开了抽屉。
    抽屉里别的什么都没有,只有六个不同样式的笔记本整整齐齐放在里面。
    余良大致翻了翻,现每个笔记本扉页右上方,都分别标着“1,2,3,4,5,6”
    不同的数字。
    余良想了想,把标着“1”
    的那个最旧的笔记本拿了出来,重新锁好抽屉,回到床上翻看了起来。
    “刚到部队时,指导员给我们新兵上政治课,他问我们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当打开已经泛黄的日记本第一页时,一段这样的文字呈现在余良的眼前。
    “指导员教育我们,一个政党赢得人民的尊重和信任,为历史和人民所选择,往往需要一个过程。
    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同样经过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自到自觉的过程。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为了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各种思潮和政治力量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也都进行过尝试和探索,结果却一再碰壁。
    最终,只有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历史、赢得了人民。
    中国共产党刚刚诞生的时候,是一个仅有50多名党员的政党。
    新生的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现实需要,开展第一次国共合作。
    在大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中得到很大展,在北伐进军过程中共产党员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残酷迫害,并极尽污蔑、丑化之能事。
    但是,就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获得了大多数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拥护和支持。
    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在解放区开展土地制度改革,让广大人民群众翻身做主人。
    人民群众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解决土地和农民问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八路军和新四军、人民解放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群众秋毫无犯。
    人民群众认识到,只有这支武装力量才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成为中国共产党战胜艰难险阻、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根本底气。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同时,延安的团结、民主、廉洁氛围,吸引数万有志青年、知识分子义无反顾奔向延安。
    延安也吸引了许多民主人士、工商人士。
    1940年,华侨领袖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先后到重庆、延安两地考察,通过对比国统区与解放区,他大胆预言:‘得天下者,共产党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