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常安的认知中,能够写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般诗句之人,断然不会是什么苟且偷生之流。
    所以他才会说出刀下无情这句话。
    就是想试试吴忠贤是否真有这般胆识。
    吴忠贤不仅有胆识,而且出了武常安的想象。
    敢于直面他的大刀!
    放眼大魏国,放眼天下,也没几个人有这般胆识!
    !
    武常安心中已然对吴忠贤有了些许欣赏。
    吴忠贤看着武常安,笑道:“武将军,这诗,是我早上入北城时突灵感,并不算当场所做。”
    “说来听听!”
    武常安倒是不介意,只有几分奇意。
    入北城想的诗?
    应当是与城,或者与边塞有关的事。
    符合他的要求。
    至于是否是当场所做,有什么关系吗?
    早上做的诗,和临时做的诗没什么区别。
    半天间隔罢了!
    即便是一位有名的读书人,也不见得半天就能做出一千古绝诗。
    所以武常安倒是想看看,这太监为何如此自信?敢与他提条件。
    武常安甚至没有问吴忠贤的条件是什么。
    只要吴忠贤的诗能比过先前那,无论他的要求是什么,武常安都能接受。
    这就是他作为大将军的诺言和格局。
    一诺千金!
    吴忠贤看出武常安的性格,是真正的仁义之将,所以才会淡然走过来。
    不是他不爱惜命。
    有些时候,要有胆识,才能博得机会。
    机会是与危险并存的。
    如果不敢去试,那么一辈子只能碌碌无为。
    吴忠贤望向北城方向,心思涌动。
    他的确从进北城那一刻起,脑海中便有了一诗。
    屹立于荒野的北城。
    高耸的城墙。
    汹涌流动的护城河水。
    镇守边关的将士。
    城里盼望丈夫归家的妇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