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山闻言,不由一愣。
    显然是没想到,曹子建对他所图的目的居然如此简单。
    当即便是开口道:“这也太简单了,我现在就可以帮您镌刻。”
    “张四爷,我要你镌刻的可不是普通的印章,而是以前名家的印章。”
    曹子建开口道。
    “只要您能给我提供你要镌刻印章的拓图,别说名家印章,即便像乾隆爷当年使用的那枚‘乾隆御览之宝’这样的印章,我都能给你一比一复刻出来。”
    张海山说这话时,十分的自信。
    而这股子自信,来自于他对自己手艺的认可。
    “这么厉害?”
    曹子建惊讶道。
    看到曹子建这表情,张海山眼含笑意道:“当年我在清宫造办处,那可是入籍入册的‘南匠’。”
    “入籍入册。”
    听到这个词,曹子建双眸顿亮。
    要知道,清宫造办处分‘北匠’和‘南匠’。
    北匠是从北方这边,根据内务府的要求,百里挑一甄选出来的能工巧匠。
    南匠则是从南方那边,百里挑一甄选出来的能工巧匠。
    不过同为‘南匠’,亦有差距。
    “南匠”
    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供奉南匠”
    ,供奉这名虽然好听,但不实用。
    其身份相当于现在的长期合同工。
    这类“南匠”
    在某一门类的活上技艺出众,但一直得不到“转正”
    的机会,到年老体衰的时候,他们享受不到“退休金”
    待遇。
    于是“供奉”
    就成了“贡献”
    ,最后只能回老家养老。
    这种工匠在造办处最多。
    还有一类,就是“传差南匠”
    。
    相当于现在的临时工。
    因为造办处要做一件大活儿,他们因为身怀某种技艺,被招募到造办处。
    等大活儿完工后,他们就算完成了使命,哪儿来回哪去。
    最后一类,就是像张海山这种入籍入册的南匠。
    这种匠人,是被应招完成了一件作品后,其精湛的技艺被内务府看中,便把他留下来。
    属于内务府的在册人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