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不断被取缔和镇压。
    只能秘密活动,不断的积蓄力量去造清朝的反。
    而海外的洪门,虽然最初是由会党和太平军的余部所建立。
    但是随着自身在海外谋生的需要和越来越多苦力劳工的加入,反清的意识越来越淡薄。
    反而承担起了类似工会,商会相关的职能。
    可以说,洪门在海外的传播史,就是近代海外华人的受难和互助史。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会在海外的华人被归为了两类人。
    洪门的人和被洪门罩着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华人凭借自己精明的头脑和充足的干劲,在异国他乡结婚生子。
    而那些吃饱穿暖,接受过新式教育的侨二代们,在家中长辈的熏陶下,也对那个未曾谋面的故国充满了遐想。
    但是随着故国一次又一次的战败,一次又一次的签订不平等条约,他们也逐渐产生了一些疑问。
    我在海外吃香喝辣,但是我在国内这帮兄弟姐妹连顿饱饭都够呛,咋样才能帮帮他们呢?
    要不接着干老本行,反了?
    只是,这个问题在那个男人来了之后,彻底解开。
    光绪三十年,在漂亮国,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洪门入会仪式。
    一个中年男子,在众人面前立下三十六誓,宣布正式加入洪门。
    并被封为洪棍。
    也正是这个男人,将原本因为组织过于庞大,内部盘根错节,派系林立,各种思想应有尽有,乱得像个巨大草台班子的洪门。
    给彻底统一了思想。
    驱除鞑虏,恢复华夏,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想造反。
    当统治阶级不断的压迫剥削,当百姓自身的正义得不到声张,当他们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抵御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时,所谓的‘洪门‘就诞生了。
    它是官府眼中的反贼窝。
    但它也是海外游子的庇护所。
    是封建官府拔不掉的眼中钉,肉中刺。
    是清王朝穷尽百年都烧不尽的原上草。
    它见证了天朝上国的由盛转衰,见证了华国的屈辱历史。
    最终和组成他的人民一起,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新生。
    既然双方都亮明了身份,那么就可以开诚布公了。
    赵五魁这就将自己来此的目的和打探到的信息同曹子建分享了起来。
    原本,他以为曹子建听到车站内有三十个全副武装的人守着,会感到十分的惊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