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陶瓷,金银器等等都有。
    其中有一件武器让曹子建不由多看了几眼。
    这武器全长约莫厘米的样子,整体造型像剑,但无刃,前段也不如剑锋利,有四棱。
    似剑又没刃,似棍又有柄。
    锏。
    曹子建认出了这把武器。
    该锏锏柄为鎏金龙铜柄,龙正好张开衔锏。
    柄外为木质,柄端为鎏金铜饰。
    铁锏身嵌刻缠枝花卉纹,内嵌银丝。
    整个铁锏黑、褐、黄相配,既实用又美观。
    铁锏质密,配饰一流,有举重若轻之感。
    其上透出的肃杀之气,让曹子建肯定,这锏绝对在战场上沾过血。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
    十八般兵器,代表着十八般武艺。
    从三皇五帝开始,人类就一直在打仗。
    直到赵宋王朝。
    十八般兵器,作为传统的冷兵器的名称,才彻底固定了下来。
    虽然名称固定,种类却是有所变化。
    但不管怎么变,锏都在其列。
    虽然锏跟鞭沾亲带故,但用法却更像锤子。
    这类武器有一个优点。
    那就是基本不需要练习用法,直接拿起来砸就行了。
    一锏下去,不是人能扛得住的。
    这跟板砖一个道理,砸到就能造成伤害。
    魏晋以来,随着打铁技术的不断提升,铁甲在战场上已经开始普及。
    到了唐宋之后,更是出现了明光铠,步人甲这样让人绝望的重型盔甲。
    普通武器对他们的伤害极其有限。
    这个时候,锏的作用就出来了。
    一锏下去,如隔山打牛,直接穿透外面的护甲,造成内部的伤害。
    就好比你尽管堆护甲,我有穿甲流武器,打不爆算我输的意味。
    历史上,关于用锏之人记录最多的,无疑就是秦琼。
    秦琼,善使双锏,被誉为“马踏黄河两岸,锏打鲁省九州三十六府一百单八县,雄镇鲁省半边天。”
    为李唐王朝的江山社稷立下赫赫战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不过秦琼最为人熟知的还是他的门神形象,与尉迟敬德一起。
    持鞭的是尉迟敬德,持锏的就是秦琼。
    当然,曹子建现在看到的这个锏,绝对不是秦琼留下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