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虽然短时间内有些云里雾里,但是沈毅只想了一小会,就弄明白了孙谨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
    明年春闱主考……
    礼部……
    左侍郎?
    一改商人习气
    这已经不是暗示了,而是明示。
    之所以不直接说出来,而是用茶水写在桌子上,是因为事关科考的事情都比较敏感,如果被人知道了,尤其是那些读书人知道了,可能会有些麻烦。
    礼部左侍郎……
    沈毅低头想了想之后,便想到了这个人的名字。
    吴勘吴穷理。
    当初因为沈毅向出云公主泼茶一事,皇帝陛下借题发挥,在朝廷里发了一次火,革了中书省的一位宰相,礼部的两位侍郎,而这位吴侍郎,就是那个时候借光,由御史台调任礼部,做了礼部的左侍郎。
    算是借着沈毅,或者是借着皇帝的光,高升了。
    而这种高升,肯定不是无缘无故的。
    用屁股想也可以想到,这位吴侍郎在升职之前,肯定是去过宫里,向皇帝表过忠心的。
    甚至可以臆测,当初小皇帝之所以大发雷霆,一口气革了礼部的两个堂官,说不定就是为了提拔吴勘这个自己人。
    而现在,吴侍郎又主考会试,很快就将“桃李满天下”
    ,这未必就不是小皇帝的安排。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吴侍郎,一定是小皇帝的自己人。
    不过沈毅并不觉得,这位吴侍郎会对自己“放水”
    。
    因为如果会试主考官会对自己放水,那么今天孙谨其实并没有必要来这里给自己“划重点”
    ,到时候会试直接录取就是了。
    而且……这种划重点对于沈毅来说固然有用,但是也没有特别大的作用。
    因为一般过了年以后,春闱主考的人选就会公布。
    满打满算,现在到明年的元宵节,也就是两个月时间而已,充其量,沈毅也就是比别人多了两个月的准备时间,而且不用等到明年春天,去与那些举人老爷们在书铺,抢有关吴侍郎的“复习资料”
    。
    到时候,吴侍郎的文集,乃至于诗集,甚至吴侍郎的资料,都会大涨一波,因此提前知道这件事的沈毅,倒是可以省上一小笔钱。
    想到这里,沈毅目光流转。
    不知道是不是上辈子做生意养成的习惯,提前接收到了这些讯息之后,沈毅竟然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一门赚快钱的买卖。
    那就是趁着这两个月的空档,去刻吴侍郎文集的雕版,等明年会试主考的人选公布之后,就可以靠着吴侍郎的大作,大赚一笔了。
    不过想了想之后,沈毅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因为这种做法,太过商人气了。
    科考是这个时代最重要,也是最敏感的话题,万一给人发现沈毅提前几个月时间去印吴勘的文集,哪怕可以解释说是凑巧“押中”
    了,说不定也会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况且这件事背后牵扯到皇帝。
    皇帝给沈毅“划重点”
    ,也不是为了让你沈毅赚钱,而是为了让沈毅考学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