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九叔可否告知,父王去桐花别苑,所为何事?”
“不过找我喝酒,谈了些陈年旧事,他、崔师姐还有我,很久以前的事”
,元璟喟然长叹,眼神哀伤,“崔师姐是在中秋那天过世的,薨于浮玉宫,她服了鸩毒。”
“呵,崔夫人么?”
元旻突然笑出声来,唇角笑意讥诮而苦涩,“活着的时候如胶似漆,幽禁了日思夜念,过世了便随她去了,当真痴情。”
阿七被他突兀的刻薄惊到了,转瞬回过味来。
昭王与崔夫人倒是“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
,那为他殚精竭虑善后的冯太后算什么,元旻这个嫡子又算什么?
她忽然想起幼时,景和宫庭院的梨花纷飞,芳华盛龄的冯姮就那样一夜夜守着偌大空殿,孤独地替昭王教养庶长子,生养元旻元晴兄妹。
那位永远温婉平静的贵妇,是否也曾听着浮玉宫传来的笑声黯然神伤?
聪慧早熟、从未有过童年的元旻,是否也曾期待过父亲好好陪伴他一会儿,关怀他衣食喜好,陪他放风筝、看他舞剑、听他学琴?
元璟苦笑:“你不懂,有些时候,世事难两全。”
元旻坚决道:“若我无法一视同仁照拂周全,便学高祖太祖,终其一生只册王后,空置六宫。”
元璟满眼唏嘘:“你还是太年轻……今时不同往日,没有哪个国君有不纳妃嫔的自由,即使有,从别处付出的代价一定更大。”
元旻沉默了,抬眸看向窗外。
元璟声音柔和了些,眼中有泪光闪动:“阿旻,先王是很挂念你,那晚除了说那些陈年旧事,还给我了一块玉牌,让我寻个机会给你,说是你周岁便备下的……”
“他求我以后多帮你,他是高高在上的王,却拉着我求我,他说‘阿旻还小,大哥求你帮帮这孩子,他太苦了,爹爹对不住他’。”
“他来的那天是八月十七,八月十九早起昇阳就戒严了,直到八月二十一卯正,景阳钟才被敲响,三万下,大丧。”
“以王嫂的智谋,先王如有不虞,她肯定给你传过信,甚至给元晞也传过,只是消息没传出去。”
“所以,阿晞是从何处提前得知了消息,才能那么及时在灵前挡下元琤?”
大王子元晞,昭王镇守宣庆的外室子,生母不明,一直养在宣氏门下。
征和元年,冯姮劝说先王,将已十一岁的元晞从朔宁府接入宫中,待之如亲生。
元晞成年成婚之后,领了宣庆府边户总都督之职,去翊国东北苦寒之地,与宣氏共同守护大翊与北宛之间那条长达一千七百里的边境线。
若以派系划分,元晞既是太后党,又与宣氏亲厚。
夺位素来以密成,元琤不可能给元晞这个羽翼丰满的长子透一丝风。
除非宣氏提早就知有此变故。
至于宣氏为何提早知情,元晞为何还能率亲兵入王都,并不难揣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