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节(第2页)
“自行车最多十五分钟,如果是在夜里,最多不超过二十分钟。
如果是电瓶车,那就更快了!
走路得半小时左右,跑步得十五到二十分钟,这算是速度比较快的那种!”
杜大用听着点点头,这个陆芊芊,答得还挺全面。
“如果随机杀人,你觉得犯罪嫌疑人要准备多少项的工作?”
“连最基本的踩点要有,然后还要准备系列的工作,交通工具,杀人凶器,最后还要带走孩子,要知道,这里可是存在折返行为的,就是崔二泉夫妇被杀害以后,犯罪嫌疑人并没有杀害孩子,而是去往崔胜夫妻的住宅,继续杀害了崔胜夫妻,这种情况带着孩子应该很难完成,不过不排除孩子被迷晕,然后一个人从崔二泉那地方拿着钥匙,背着孩子,进屋实施的犯罪行为。
只是这种可能性很低。
在这里我承认我思考过,这应该是两个犯罪嫌疑人完成的,可是所有现场材料并不支撑我这个观点,如果两个人,那么崔二泉在那个时间点肯定会有所防备,那么家里的动静就应该不会小,因为从被害人的麻醉状态,也不是两个人完成的,而是一个人完成的。
如果多出一个犯罪嫌疑人,那么崔二泉也不会没有任何挣扎过的痕迹,更值得考虑的是,那个时间点,罗红桂应该也是被惊醒的状态,同样,罗红桂身上我们也没有发现任何挣扎过的痕迹。
最重要的一点,四个被害人的麻醉针孔一致,伤口切口一致。”
“这一点也是让我非常困扰的地方,所以明天我亲自看过现场,我再找一下犯罪现场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疏漏的地方。
不过以上我的解释是不是已经证明了这不是随机杀人的案件?”
陆芊芊赶紧点点头。
真心羡慕啊
这下所有的队员都是服气的,因为杜大用考虑的问题明显就比他们高了几个层次,他们还在考虑一个人作案的时候,杜大用就已经考虑是不是两个人或以上的犯罪嫌疑人参与了这个案件。
傅诚听着也是若有所思。
同样若有所思的还有宁和玮。
汤帅帅则是在认真的记录着杜大用刚刚的话,然后写上了自己的想法。
“之所以不定性,就是怕我们突然走进了死胡同,我们要在现场不停的去找细节,抠细节,所有的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的时候,都会有疏漏,我们只能在疏漏上下功夫,这里没有监控,没有目击证人,所以只能在这些细节上审之再审,要经得起各种推敲,才能验证我们的思维走向,这样才能对案情的侦破起到很大的作用,这里表扬一下陆芊芊,最起码有自己的观点,我们且不论是否正确,这都说明了她对案件是有着一些强化梳理的,观点不正确不要紧,就怕连想都不敢想,就怕自己想错了,这些都是我们一线刑警要绝对摒弃的坏习惯。”
“我不怕你们在思考上犯错,更不怕你们提出的问题显得幼稚,那说明你在思考,你在梳理,陆芊芊从她的角度出发,自然是有着她的道理,从绝对化程度来说,她说的随机是有万分之一的可能,那么现在她她提出来了,我们否定了这一点,那么就少了这万分之一的可能。
那么除掉这个想法,我们就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更加正确的地方。
所以我也希望你们能提出疑问,提出想法,在我这里,讨论案情,分析案情都是第一,没有什么领导的区分,我刚刚说的,不代表就是正确的,可是这就是我的思路,我认为可能的情况,这才是我要和你们说的根本原因。”
“杜队,您这种案情分析会,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经历过,因为我们都是年轻的警察,有时候经验不多,分析出来的东西容易让人笑话,所以一旦别人笑了,其实很打击我们这些年轻警察的思考积极性的,这次有幸能够到这个大队,这才让我明白,领导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就像您刚刚问陆芊芊那么多问题,就是帮着我们在理清思路,找到我们应该关注的点和面,这在我们以前的会议上其实是非常少见的。”
杜大用看了看说话的人,这是傅诚那个中队叫李海潮的。
“李海潮是吧?看过你的试卷,答题比较新颖,我记得你的总分是113分,算是这次考试的第四名。
看过你的简历,一开始在系统里面的政工部门干了一年,难怪拍马屁拍的不着痕迹的,领导之间还是有着很大差距的,我就当你表扬我了!”
杜大用说完,底下一阵轰笑。
李海潮也是红着脸不停的抓头。
“不过你能这样说,说明你还是有些担当的,我不是听着那句话高兴,而是为了你敢这样说而高兴,你的本意我不管是拍马屁还是就是心中所想,都不重要!
可是你说了我们这些基层年轻刑警的一些心声,当然了,因为我也很年轻,我就比你大三岁!”
底下再次传来一阵轰笑声。
“咱们这里最大的是王副大队,可是也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算得上年轻刑警。
李海潮能够这样说,我就觉得挑你们来没错,咱们是年轻,可是就是因为年轻,我们脑子才转得快,经验这东西学起来快,两者相加,大有可为。
希望咱们是个团结的队伍,有冲劲的队伍,敢打任何战斗的队伍。
不过,竞争还是要有的,宁和玮这组加油,案情摸排和分析,那两个中队加一分,你的中队给08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