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人,他们的学问登顶了。
    什麽是登顶?有些人认为根本没有《名》的存在。
    名:是人所称才如此。
    这就是登顶,到了尽头。
    其次,有些人认为有《名》的存在,但是《名》没有分别。
    再其次,有些人认为有《名》有分别,但是未曾有是非的争论。
    是非的出现,就是《名》的界限。
    因《名》的界限,就有了各自的成就,真的有成就有界限吗?真的没有成就没有界限吗?成就与界限,这表现在老子的《道德经》上,道,可以用言语表述的,就不是永恒的道。
    名,可以用名称界定的,就不是永恒的名。
    《道》是没有界限的,但是有成就。
    孔子的《论语》界定君子和小人的分别,《仁》是有没有界限的,但人有界限。
    释迦牟尼佛说《因果》是没有界限的,只是有戒律,种好的因,结好的果。
    这三个人的才智都相当杰出,也都各有所成,只是不道法如一。
    正因为他们的学说各有成就,所以有了三教合流。
    所以,因此不必争论《道》上,这就叫着,以清明的心去观照一切。
    模子国君对他儿子孔鲤说:现在你知道什麽是《道》了吗?道的描述,因时代而变,因自我而变,这就是《道》了。
    因为众生的根x不同,所以《道》也不同。
    孔鲤说:还是不道法如一。
    模子国君说:在象棋的各种布局中,战法都不一样,但都是为了争个先手,赢得棋局对吗?孔鲤说:对!
    模子国君:这就是《道》了。
    有道心的人一听《道》,
    努力去实践;
    半道心的人一听《道》,
    半信半疑;
    无道心的人一听《道》,
    就哈哈大笑。
    不被这种人嘲笑,
    就不足以称《道》。
    佛子慈悲;像愚顿,确明智;
    布施的反面;是浪费;
    持戒的反面;是杀生;
    忍辱的反面;是残暴;
    jg进的反面;是懒惰;
    禅定的反面;是胡思;
    般若的反面;是无明;
    什麽是修行?在大乘佛教中,
    六度万行是修练成佛的重要途径,
    六度波罗蜜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