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敬请教海燕说:现在有一个人,天□□闹分别。
    如果顺着他的分别心,就会对某方面造成伤害;如果不顺着他的分别心,就会对我造成伤害。
    他的智力只能知道别人的过错,而很少观察自己的过错。
    像这样的人,我该怎麽办?海燕说:先端正自己,不迁就,要宽和。
    他的分别不给於迁就,要宽和对待他的分别。
    若是他像个凡夫,你就对他宽和,若是他像个屠夫,你别对他迁就。
    能做到这一步,就不会被责怪了。
    冲虚道人说:宽和和迁就是《庄子》教育。
    水良改了凡夫别对他宽和,屠夫别对他迁就。
    水良是这样教育人的吗?南海观音说:冲虚道人,水良就这样教育众生。
    弥陀善之为道,
    是以聪明为後,
    要以智慧为先。
    民之难治,聪明为先。
    故以聪明治国,国之贫;
    故以智慧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如法。
    常知法则,是谓道德。
    道德不远,存法在心,
    心心相应,如鱼得水。
    你没有见过愤青吗?他们的言论足於造成毁灭,虽知道自己的能力无法胜任,愤青还是以螳臂当车。
    你没有看过僧人吗?nv人不敢在他们面前摆弄姿se,言语之间也不能轻浮fangdang,因为僧人以戒为师。
    你没有看过剑神吗?他们不拔剑而已,拔剑就要人命,因为剑神封剑是为了ai惜生命。
    你了解迁就与宽和了吗?恐怕你懂得如何处理了。
    愤青要对其宽和,僧人要对其迁就,剑神要对其迁就与宽和。
    冲虚道人说:剑神《雷雨》已经封剑了。
    剑气纵横模子国,一剑光寒摄人心。
    英姑你还记得吗?南海观音说:我还记得。
    心能容善道之者,
    以其善上之,
    故能贯彻始终。
    是以弥陀在人之上,
    必以言之下;
    yu先民,必以身後之。
    是以弥陀处上而民不重,
    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不与人争。
    从西域来的珍妮,前往模子国,看见了和敬对他说:偷来的学问还是学问吗?学问如果有偷来的,这是学问吗?你为什麽不好好的学习,而要用偷盗的方式来成就学问?我想听你怎麽说。
    和敬认真的回答说:人无完人,学无止尽,学问如果有分别,还算是学问吗?若我运用你的学问,就无分别,若我运用别家的学问,就有分别,那麽彼此就得不到尊重,得不到尊重就闹分别,闹分别就有对错,有对错就有善恶,有善恶就有天堂和地狱,有天堂和地狱就不慈悲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