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举国哗然。
安门前的空地上,每天都有贵族子弟在静坐,大街上每天都有人高呼“杀光荣国的所有羽民”
,质子府前围满了人,往内丢石头、火把,甚至时不时射入几支冷箭。
元旻站在起云楼上,阿七侍立身后,巍然不动看着外面群情激愤。
苻洵就是在此时出现的,他骑一匹胭脂色烈马、身穿玄色软甲、腰束胭脂红锦带,将一柄长刀高高举起,叱令紧随其后的北城兵马司驱散闹事人群。
人群依然激愤,甚至有人高呼“卖国贼”
拥到马前,将手里的石块掷向他。
苻洵静静看向吵嚷的人群,忽然抬眸一笑,而后长刀一挥而下。
血溅三尺。
人群里爆发出阵阵尖叫,推搡着朝外挤去,以苻洵骑乘的马匹为中心、散开大片空地。
苻洵半面染血,眉眼带笑注视着逃散的人群,扬声高呼:“本将已得陛下圣谕,聚众闹事者视同叛乱,杀无赦!”
而后,他抬起头直起上身、平举双手,对着起云楼的方向,遥遥躬身一拜。
十月初,元琤派人呈递国书,内容有二:责成交还羁押的翊臣姜环,敦促元旻与高舒月速结姻亲。
元旻这些日子应酬很少,终日在府中抚琴练字,武煊不知去了何处。
在春羽的精心调理下,阿七的身子逐渐好了起来。
灵昌入冬以后,经常十天半月都阴沉沉的,某个难得的晴天,元旻来了兴致,让阿七随他去北郊骑马。
信马由缰穿过大小草地、河边晒太阳的人群,跨过锦水河,元旻鞭指前方,朗声长笑:“前面就是绵江,可敢与我比试一场?”
阿七心领神会,立即躬身抱拳:“恭敬不如从命!”
二人纵马扬鞭,风驰电掣。
抵达绵江之后,元旻却并未减速,旋即调偏马头往西、进入密林,顺一个平缓的坡道往上,看到前方有竹林,石亭中坐着一人。
那是一位着青色长衫的文士,三十多岁,面白微须,姿貌甚伟,举手投足颇有书卷气,只是眉心有三道极深的川字纹,显然时常剑眉深锁。
看到策马而来的二人,忙起身相迎,躬身道:“四殿下万安。”
元旻下马长揖:“有劳景先生奔波。”
那文士正是陪都金阙的刺史——景樊。
还君明珠
景樊待二人坐下,便关切道:“殿下此时前来,是那件冤案平反的时机到了么?”
元旻瞥向坐在侧边替他们斟茶的阿七,唇角弯了弯,转向景樊道:“如今两国交好,景大人自可向陛下提出为当年的直谏案平反。”
景樊眼中精光乍现,有些怒意:“妓馆凶案发展到现在,陛下仍暴力镇压,以至于民众道路以目。
当年国力空虚,先王非要穷兵黩武大举北伐,家父虽犯颜直谏,却不是为了附和陛下趋附卖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